01
院士简介
郭万林,1960年出生于陕西眉县,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院长。
02
科研综述
郭万林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安全和智能化方面的力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低维材料结构力-电-磁-热耦合的物理力学理论体系;在宏观工程环境中发现了流-固界面边界运动生电、气流生电和蒸发生电效应,突破了经典双电层动电理论。建立了飞机结构三维疲劳断裂理论、攻克了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关键技术,成果被系统地用于飞机型号研制,解决了型号研制急需。
03
破译飞机“骨折”密码
1981年,郭万林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在此完成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业(1981-1991年),成为该校培养的首批固体力学领域高端人才。求学期间,他扎根陕西十年,将母校视为“学术摇篮”,其博士阶段对三维弹塑性断裂理论的突破性研究,为日后攻克飞机结构安全难题奠定基石——该成果被国际学界称为“郭因子”“郭理论”,成为我国飞行器损伤容限设计的核心支撑。
虽长期任职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始终铭记陕西培育之恩。1991年,他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94至2000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导飞机三维疲劳断裂关键技术攻关,其理论成果被系统应用于国产飞机型号研制,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在陕工作期间,他于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8年入选陕西省“35人才计划”及西安交通大学跨世纪人才,彰显三秦大地对其学术贡献的深度认可。
郭万林以科教纽带持续反哺家乡。作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他多次赴陕参与学术活动,将前沿力学理念注入西部高校;其建立的低维材料力-电-磁-热耦合理论,不仅推动纳米智能材料器件发展,更为陕西航空航天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
从秦岭北麓的田野到国际力学巅峰,这位“眉县之子”以三维裂纹理论守护大国重器,更将院士担当铭刻于桑梓大地。
文案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图片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网络
编辑整理:任爽
终 审:陈述
(陕西国杰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全国前三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